雄安记忆——雄县古今道路变迁

分类栏目:新闻资讯

3048

发布于 暂无评论

推荐微信扫码

未建新城先修路!道路对于一个区域的发展至关重要。回望雄县历史,古今道路的变迁在很大程度上,充当着雄县社会发展的晴雨表。

雄县在秦朝实行郡县制定名易县前为燕下都,燕下都与西汉、东汉时期亚古侯、易侯的分封地均在易水两岸附近,直至东汉末年公孙瓒在易水边修建的易京城,以及唐宋时期在易水边修建的瓦桥关、北义州县城和归义县(后改为归信县)城等重要城镇和村庄都分布在易水两岸,那么连接这些重要城镇和村庄的道路也就极有可能会主要依易水两岸而修。这也许就是雄县最古老的道路吧!

从唐代在雄县建瓦桥关可以想象,当时的瓦桥关和归信县城一定是处于一条贯穿南北的交通要道之上。北宋澶渊之盟后,宋辽和好,两地在雄州交往频繁,《宋史》中多处记载,宋辽两国使者往来,经过雄州到幽州,白沟为重要驿站。那么,雄县到白沟的道路以及往南通往京城的道路也就成为雄州的最主要道路,也会是最宽、最实、最便于通行的道路。在雄县现存最古老的志书《嘉靖雄乘》中对这条南北通路也有明确的记载,并称为“御道”。该志书虽然没有提到后来东照至县城的大道,但东照村作为雄县北部最大和最繁华的村落,还是有记载的。

据民国版的《雄县新志》和德国陆军参谋部于光绪33年(1907年)绘制的雄县地图记载,到了清光绪年间,雄县境内主要有三条大道,呈丫字型布局。三条大道的交汇处即古瓦桥关和雄州城的所在地。雄州城北面一条是通往北京(古幽州、北平)的东大道,从雄县县城出东门,过东关、东侯留、望驾台、许庄、东照,经孔码、固安达北京。后来,由于东照的核心位置被大营和昝岗取代,加上修建分洪道,东大道逐渐荒废。一条是通往北京的西大道,从雄县县城出西门,过西侯留、王黑营、道口、大铺、王祥经白沟、涿州达北京。西大道后来改线成为目前的雄(县)白(沟)公路。西大道临大清河(即古易水)而修,也应该是雄县最为古老的道路。雄州城南面仅有一条大道,并且直通南方七省,雄州古城南门(外)曾有高大的“七省通衢坊”。此路目前仍然保留,即雄(县)任(丘)公路。这三条主要道路交汇于雄县县城,雄县县城也就成为南北交通的咽喉要塞,从这三条道路上也能看出瓦桥关和古雄州在战略上的重要地位。

此外,当时雄县还有几条比较大的土路。第一条是从县城南门往东北,经邢村、安各庄、小步村、孤庄头到昝各庄,然后往北通固安、北京,往东北通双堂、霸县、天津。这条土路相当于现在的雄板公路(雄昝路、昝板路)和昝霸公路。第二条是从县城东城缺口往东偏北,经亚古城、崔村、大步村、里合庄、张各庄、韩庄到双堂。其中一段相当于现在旅游路县城到里合庄路段,里合庄至双堂土路后来荒废。第三条是从县城南门东行偏南,经亚古城、袁家园、堤头、胡各庄、葛各庄、马务头、洪城至新镇、史各庄、文安。此路经过后来多次重修、改线成为雄(县)文(安)s334省道,近期又提升为保静公路的一部分。第四条是从县城南门过瓦济桥,往西偏北经南关、北马庄到西楼,然后分成两路,一路经小王、东西里到容城,一路经李郎、留通到安新。上世纪七十年代新建杨西楼大桥,从县城到西楼不再往南绕行,而是直接往西过桥奔安新和容城,杨西楼大桥也多年成为连接雄安三县最便捷的主要通道。

民国时期,1926年雄县境内新修两条重要公路。一条是天津至涞水的公路,即现在雄县境内唯一国道112线。在雄县境内经过八洋庄、蛮子营、板家窝、大庄、小庄等村。另一条是天津到保定的公路,现为省道333线,在蛮子营以东与112线复合。在蛮子营往西经过板家窝、孔码、甄码、徐码、张码、西柳、茫茫口等村。时至今日,这两条道路依然是雄县北部除高速公路外的最重要交通要道。

解放后,百废待兴,但人民政府依然把改善交通作为重大民生,多次拓宽、整修固有公路。1964年,国道112线和省道333线,均由土公路改建为柏油路面。1976年,华北石油管理局出资赞助将县城通往各乡的道路调整、拓宽并铺设柏油路面,尤其是新修了从县城经陈台、皮家营、付家营到大营,并直通省道333线的立新路。

改革开放以后,雄县经济快速发展。伴随着白洋淀温泉城的建设和荣乌高速雄县西站的投入使用,1990年,新修了经八洋庄、米北、十间房、大步村、崔村、杨西楼大桥黄湾连接112国道与白洋淀温泉城的旅游路(s043);2000年,新修了经东侯留、陈台、南涞河、朱各庄连接雄县县城与雄县西站及白沟的高速引线(s042);2010年,白沟新城设立后,新修了经红西楼、韩西楼、西槐、高速收费站连接温泉城与白沟的温白快速路。随着大广高速的通车,2012年,新修了连接大广高速与白洋淀温泉城的大广高速白洋淀支线。

雄安新区设立后,雄县和昝岗将成为新区主城区以外五个组团之中的两个组团,原属鄚州、苟各庄、七间房的三个乡镇又划入新区,加上智能交通的发展,雄县的交通一定会迎来新的变化。但不管如何变化,每一条曾经存在过的道路都会承载一段难以忘怀的历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