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文艺复兴时期画家的脑洞 ,恶趣味玩转超现实主义。
超现实主义
学术界公认超现实主义盛行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欧洲,在视觉艺术领域中影响最为深远。受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影响非常深,超现实主义艺术家们致力于探索人类的潜意识心理,主张突破合乎逻辑与实际的现实观,彻底放弃以逻辑和有序经验记忆为基础的现实形象,将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及梦的经验相融合展现人类深层心理中的形象世界,超现实主义画家们根据梦境内容来做创作。
提到超现实主义画派,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20世纪的西班牙艺术家达利,其实早在文艺复兴时期(14-16世纪)尼德兰(今荷兰)就有一位超现实主义画家——博斯(Hieronymus Bosch),他早于弗洛伊德出现,受影响更是无从谈起。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们倡导人性解放,主张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博斯的脑洞远超过当时的人,他反其道而行之,转而描绘人性解放后的混乱,这些人眼从未目睹过的事物,看似荒诞却不失逻辑。
收藏在卢浮宫的《愚人船》只是博斯展示在世人面前的一个微笑,描述了文艺复兴之前教会淫乱荒诞的生活,然而《人间乐园》三联画才是博斯放出的大招,这幅画目前在西班牙的普拉多博物馆,相信看到它的时候一定能感受到一场眼球的洗礼。人间乐园三联画描述的是三个场景:
左边这幅描述的是伊甸园中亚当、夏娃在接受上帝的教诲,动物悠然自得,色调清新明亮画面一片祥和宁静,同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见到的一样。
中间的画面开始变得混乱,人们纵情声色、荒淫无序追求现世的享乐,鸟兽的比例夸张,人兽的界限开始模糊,反映了文艺复兴之前漫长黑暗的中世纪(如果想仔细了解可以查阅薄伽丘在《十日谈》里描述的情景)善恶颠倒、瘟疫横行、放纵任性的画面。
右边描绘的是画家想象中的地狱,三幅画虽然描绘不同的空间,但是画面元素相关联,人间画面里行为放肆的人们在地狱里受到酷刑百般折磨,各种各样的怪兽充斥在画面中,画中被认为是画家自己的形象如同蛋壳上长了一张脸,每一个细节都充满着想象力,影响了后世非常多的艺术家、插画家、导演、设计师等等。
文艺复兴时的艺术家多以古典艺术为师,通过人性化的描绘宗教故事,反对天主教虚伪的禁欲主义,表达自己的文化主张,这样魔幻奇艺,又具有讽刺意义的宗教绘画是前所未有的。生活于15世纪的画家难以跳脱出宗教的主题,但其想象力、视觉表达放在21世纪的今天来看仍然引人入胜。有人认为博斯之所以能够把地狱的场景描绘的如此详细恐怖与他13岁亲眼所见的大火灾有关,人间变地狱。贡布里希这样评价博斯——“一个艺术家成功地把萦绕于中世纪人们心灵中的恐惧,转化为可感知的具体形象,这还是第一次,大概也是唯一的一次。”
将三幅画收起,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又是另一幅画面了,这是宇宙孕育万物的画面,是上帝创造世界的第三日。
超现实主义几乎影响了各个专业,应用非常广泛。就艺术设计类而言,包括:建筑、视觉传达、工业设计、空间、服装设计、插画、摄影、电影、游戏等领域都可以融入超现实主义实现突破和创新,例如纪念碑谷的设计灵感就来自己艾舍尔的混维空间手法与西班牙建筑师Ricardo Bofill的建筑作品La Muralla Roja。
根据《人间乐园》我们也可以总结一下超现实主义常用视觉手法:
1.尺度夸张
博斯的画中大量运用了夸张的比例,动物、鸟兽、植物、浆果夸张为与人相同的比例,水果、露珠成为了可以承载人的小空间,这种手法在超现实主义摄影、公共艺术里也十分常见,对人们主观经验中熟悉的元素进行尺度体量上的夸张变化,将微小的放大,将巨大的微缩,当画面中物体的体量感与主观经验中产生巨大差异和对比,会使普通元素具有新鲜的视觉效果。能够快速令人感到新奇、吸引人的注意力。下图为日本设计师吉田ユニ的《渡边直美宣传照》、艺术家Rómulo Celdrán的作品 。
随着技术的发展,各种设计软件能帮助我们更好的呈现自己的创意,设计师如果善于跨界获取灵感和方法,视觉想象力的局限会越来越小,作品的生命力与影响力也会随之提升。